logo

乐鱼体育app官网下载地址新闻中心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

  蒲城县闫家村地处渭北旱腰带,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603户2586人。近几年,闫家村在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带领下,全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摆脱了贫困,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6700元,村容村貌和村风民风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真正的完成了“选好一个人,带富一个村”。

  拖着病身子,一辆旧“昌河”,辗转数千里,“鬼门关”里好几回,只为“摘取”金银花——

  王春颜所在的闫家村一带,自然条件比较差,这里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当地人主要以种小麦、玉米等为生,基本是靠天吃饭,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1986年,17岁的王春颜也外出创业,办沙发厂、卖水泥、揽工程、开建筑公司,经过多年打拼,成为西安建筑行业里小有名气的一名“大老板”。

  2010年,正当44岁的他事业干得红火的时候,人却病倒了,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去了几家大医院,都被医生判了“死刑”。2011年,他变卖了公司股份,兜里揣着几百万,回到了老家闫家村。在“等死”的日子里,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命都没了,挣这么多钱有啥用”,让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年来一直陪着他走南闯北、吃苦受累的妻子,他想在临死前花上些钱,为她留点念想。

  他听儿子说种中药材很挣钱,便上网搜寻“中药材种植”,首先跳出来的便是金银花,他发现这种作物耐旱、耐涝、耐冻,好伺候、收益好,便对妻子说:“给你种上几亩金银花吧,以后你的生活也有个收入保障。”

  妻子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便立即动员村上的老同学,把一辆旧昌河面包车的后座改装成他的简易床,三个人一起直奔山东,踏上了寻访金银花之路。在山东平邑、临沂等地,他们到田间地头,询问金银花的种植、生长和收入情况,当地的一个种植户告诉他们,种金银花一亩地基本上能收入一万五六,就是懒人懒种,一亩地也能收入七八千。他们在交易市场了解金银花的价格和销售情况,发现收花的比卖花的还多,销路不用愁。

  在去湖南隆回的路上,王春颜病情突然加重,咳血不止,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连他自己都觉得怕是挺不过这一关了,妻子哭着非劝他回家,他说:“回去也是死,不如往前走。死在半路上,就地火化,把我的‘盒盒’带回家埋了就行。”就这样拖着病身子,辗转山东、湖南、河北、河南四省,奔波数千公里,最终他下定决心,要把“金银花”带回闫家村。

  2012年初,他花15000元买了5000株金银花苗子,自己先种10亩,陪他一起去的老同学种了10亩,他的本家叔种2亩,共22亩。结果3月种下,5月就开了花、卖了钱,短短45天,一亩地就收入900多元,王春颜很兴奋:“这比种庄稼强多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种植金银花不到半年,他全身的浮肿居然消退了,去医院复查,肝硬化竟然好了。他把自己种的金银花拿去药检,结果显示,主要有效药理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是国家标准的四倍、山东的两倍多,说明本地很适合种金银花,属金银花的优生区。

  虽在外闯荡多年,但王春颜的家乡情怀丝毫没有减退。想到村里的乡亲们祖祖辈辈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过着恓惶的日子时,他萌发了一个更大的想法:金银花有这么好的收益,不如拿手里这点钱帮全村发展这个产业,让乡亲们都种上,都过上好日子,自己这辈子也没白活,也算是留下个“大念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动员全村人跟他一起种金银花,困难和阻力远远超出王春颜的想象。跟他交谈中,他数度哽咽:“农村的事太难干了,你只要想给村里办点事,一些人就会认为村干部又想借此捞点啥好处,为发展这个产业,我把人的脸都看扎了、话都回扎了。”

  反复做工作,根本没人听,怎么办?他便动员村里的党员骨干和自己一起先种,给群众做个示范。

  2013年,王春颜和当时的村支书、几个村支委、几名党员骨干先种了66亩,当年每亩就挣了2000元,这更坚定了王春颜在村里发展这个产业的决心。

  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一次地跑,一遍一遍地说,冷板凳没少坐,风凉话没少听。村民说家里没劳力没人管,王春颜说“我帮你种帮你管”;村民担心不懂技术、种不好,王春颜说“我手把手教你”;村民说没钱买苗子,王春颜说“苗子免费送”;村民嫌给的苗子小,王春颜把自己地里的大苗子雇人挖出来给他栽上;村民担心种上以后收益不好,王春颜说“我出钱,每种一亩补150元,连补三年”。

  省市县有关部门他一趟一趟地跑,为连片种植的农户争取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一亩地补贴300元,为散户种植的每亩地争取了500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补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4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的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300多亩。为了扩大面积、提升效益,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王春颜牵头成立了裕康金银花合作社,还办起了金银花茶厂,一年收入能达到200多万元。

  2015年,王春颜当选闫家村党支部书记,他的金银花梦依旧在执着地延续着。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继续扩大种植培养面积,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26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100亩苗木培育基地,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自己的茶厂也低价盘给了村集体,单茶厂一项,能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2016年,全村除17户兜底户,其他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闫家村整村脱贫退出。

  到2019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700亩,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水浇地可达到5000元,全村金银花和苗木的出售的收益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也达到160多万元,金银花变成了村民兜里的“金疙瘩、银疙瘩”,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幸福花”。目前,闫家村所在的尧山镇产业联合党委涉及的7个村连片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万亩,渭北旱腰带上,东起合阳、澄城,西到蒲城、耀州、富平,金银花的种植培养面积已达到近6万亩。由于金银花四季常绿,每年五六月花开时节,这里满眼叠翠、花香蝶舞、游人如织。

  产业规模扩大了,效益也上来了,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但王春颜的金银花产业梦并没有停止,他的目光更高、更长远。

  为了提升金银花的产量、质量、销量和效益,他带领全村人在“种”上下功夫——他跑山东、跑河南、跑河北,经过反复对比,引进了最适宜在闫家村种植的品种,一年能开5茬花,使金银花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引进了新品种“百花一号”,一年1茬,花期长、产量高、用工少、效益好。在“管”上想办法,他给村上打了6眼深水井,改善了水肥条件,让金银花喝上了矿泉水,摸索出开花前喷洒农药的办法,既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又确保了产品无污染。在“销”上铆足劲,他联系多家制药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指定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他跑陕南、跑陕北、跑甘肃,宣传推广金银花种植,结果是村里的金银花苗木一直供不应求。在“效”上做文章,为了延长产业链、推进标准化种植,他跑项目、跑资金,组建了村集体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他跑院校、跑企业,研制出4个品种的系列金银花茶,开发了金银花矿泉水,准备打入市场。他还联系山东的一家制药企业准备来村里投资建厂,对修剪剩余的废枝叶进行烘干提纯,种植户每亩能多收入500元。

  县上干部告诉我们,这些年,为发展金银花产业,王春颜跑的路“少说也有十万八千里”。这两年,在促升级的同时,他又开始谋转型,把目光瞄向了金银花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上。

  2018年,王春颜因过度劳累、咳血不止,再次住进了医院,村民们得知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许多人担心得流眼泪:“我们的日子过好了,王书记却累倒了。”

  王春颜常说:“想当个好干部,就不要怕吃亏、落埋怨,怕这怕那,就不要当村干部。”

  对王春颜来说,他的“家”就是闫家村,他的“业”就是这片盛开金银花的土地。

  村支委闫秋文告诉我们,为了村上的事情,王书记可以说是废寝忘食、舍小家顾大家。饿了,随便哪个村民家的灶房里抓一个冷馍;累了,车往路边一停,后座上“倒”一会儿。父亲两周年忌日,他忙到晚上才回家,都没顾上给老父亲烧张纸钱,气得老母亲差点搧他两巴掌。妻子让给家里买袋面粉,他忙得顾不上回家,面粉在后备箱放了一周,气得妻子好一阵子不理他。

  村上老会计给我们算了几笔账。第一笔,王春颜给种植金银花的农户每亩补助150元,连补三年,每年3万多,三年将近10万元。第二笔,建基地需流转土地260亩,每亩300元,总共近8万元,全部由王春颜垫资。第三笔,修建园区道路,占用村民土地,赔偿款35万元,由王春颜垫付。第四笔,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王春颜垫付55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善和维护。第五笔,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王春颜把自己的茶厂转让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评估价80万元,他只要50万元,而实际上到现在,他一分钱也没拿到。王春颜说,如果村集体还不起,他也不准备要了。这是实打实的几笔账,其他的账就不用算了,也没法算,真的细算起来,王春颜贴给村上的钱,少说也有200多万。

  王春颜对村里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7年,当村里的茶厂第一次分红时,大家伙儿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为他披红戴花。

  现在的闫家村,人富裕了、村子美了、路变宽了、路灯亮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就连老头老太太也忙着在地里摘金银花、挣点零花钱。吵架的少了、婆媳关系好了、家庭也和睦了,村风民风也有了极大改善,闫家村也由原来打得乡镇干部十几年都不愿来的“烂杆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