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蕲春的“四大奇珍”吗?它们可是道地药材
- 发布日期:2024-06-30 作者: 苗木花圃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词典解释“奇珍”指奇异珍贵之物。《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载:“遣人通越繇王闽侯 ,遗以锦帛奇珍。” 宋代苏舜钦在《和菱磎石歌》中亦载:“偶逢精识见奬拔,众目今乃称奇珍。”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中也有一段:“搔下他旧疮疤上的末屑,少得像膏药上的麝香一样,因为少,就自以为是奇珍。”而蕲春的“蕲蛇”、“蕲艾”、“蕲龟”、“蕲竹”就为奇异珍贵之物,统称“四大奇珍”。
蕲春地处湖北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形狭长,形如船帆,北部为山区,层峦叠嶂,峡谷幽深,风光峻美;中部为丘陵地带,岗峦起伏,绿树成荫,风景旖旎;南部为平畈围区,湖泊棋布,港汊纵横,渔稻飘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蕲春古称蕲州,人才辈出,蕲春大地不仅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而且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多种中药材,当地特产“四大奇珍”,据史料记载,源于周代,名于明代,用充方物,列为贡品。下面分别叙述这“四大奇珍”:
蕲蛇:属爬行纲响尾蛇科动物,因为它身上有黑白色的花,故又名白花蛇。自唐代开始列入贡药,为四宝之首,《开宝本草》中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儃名。……其蛇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就是说,蕲蛇有其形象特征,与其它蛇有所区别,而且其他处的白花蛇,死后目皆闭,惟蕲蛇死后目仍张开,以此检验蕲蛇的真伪。
《本草纲目》中载有十余成方,尤以蕲蛇酒闻名遐迩。我有一朋友接触疥虫而感染引发疥疮,皮肤出现丘疹、瘙痒,尤其夜间瘙痒加剧,夜不能寐,痛苦异常。这时,我想起《本草纲目》载的“濒湖白花蛇酒”,推荐他使用。方药及制法:先将白花蛇以酒洗润透,去骨刺,取肉120克,另备羌活、天麻、秦艽、归身、五加皮各60克,防风30克,共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在白酒中浸泡一月后即可每日饮用一、两小盅。并嘱其将浸泡后的药渣取出晾干,研成细粉,再以酒喷泛丸至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与药酒同服,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并告诉他,要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如不能烫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服药期间应避风,避免房事,避免吃发性食物。经过服药治疗,他很快痊愈。
蕲蛇的药性温,味甘咸,入肝、脾经。经现代研究发现,蕲蛇含有酯酶、类凝血酶物质(糖蛋白)和三种抗凝血剂,其毒液中还含有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磷酸二酯酶及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类,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痹、定惊止痉的功效,用来医治风湿瘫痪、骨关节痛、麻风疥癞、杨梅疮、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疮痈瘰疬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说:“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癣恶疮要药。”
蕲艾:为艾的一种,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全草。古人认为瘟疫属邪气,阴历五月又称“毒月”,故民间有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来辟邪的习俗。我居住的楼里,每到五月,差不多家家门口都悬挂一束艾草以辟邪,淡淡的艾香充满楼内。
蕲春生长的蕲艾为艾中上品,倍受李时珍的推崇,其名著《本草纲目》中论述说艾以产自蕲州为胜,其父还专门写过《蕲艾传》,书中称赞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可见古代医药学家对蕲艾的重视程度。
据《本草备要》记载:“艾,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入脾、肝、肾经,《本草》曰:“其性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这均充分说明了蕲艾内服外用均可。艾叶用于治病,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五十二病方》当中,就记载着艾叶的疗效与用法。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当中,也有两个用到艾叶的处方:一个是胶艾汤,由阿胶、艾叶配伍归、芎、芍、地及甘草,用于养血调经,治疗出血性疾病及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等症。一个是柏叶汤,由柏叶、艾叶、干姜三味药组成,用来医治吐血不止。明朝御医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中亦载有“艾附暖宫丸”,方由艾叶炭、香附配伍归、芎、芍、地及黄芪、肉桂等组成,有养血调经、暖宫散寒的功效。
艾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油,现代研究发现艾含有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成分,其药理作用包括松弛支气管、抗敏、镇咳祛痰、镇静中枢神经、抗菌及强心等作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蕲艾,“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意为蕲艾可将严酷的病形转为安和,使久病的人康复延寿。在对蕲艾的临床应用上,李时珍认为老年人丹田气弱,脐腹部怕冷,可以用艾装入布袋,兜在脐腹部;平日有寒湿脚气的人,可将艾装入袜子里,这些都是用艾驱寒除湿的妙用方法。至今还有人将艾制成艾枕、艾垫使用,如此方法以选陈年蕲艾为佳。
艾叶外用常将艾捣成艾绒,引燃后熏灸有关穴位及关节等患处,效果颇佳。艾灸治面瘫:取艾绒一小团,切大片生姜8~10片,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绒柱灸用。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穴隔姜灸3壮为宜,灸至皮肤湿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炙1次,7日为1个疗程。治脚气:把脚洗干净后,用艾条(中药店有售)烟熏烤患处。另可以艾灸关元穴和神阙穴。
艾叶还可烟熏用于环境消毒:取干蕲艾叶50克,苍术、菖蒲、白芷各30克,雄黄10克(中药店有售),置于阻燃的容器中(铁锅、搪瓷盆、铁桶等均可),点燃后,人迅即离开,关闭好门窗,烟熏45分钟后,开窗通风即可。一般每月可熏1~2次,对室内消毒有较好的作用。
蕲龟:又称为“绿毛龟”,因背部长有浓密的绿毛而得名。李时珍所述“绿毛龟出南阳之内乡及唐县,今惟蕲州(蕲春)以充方物。”古人从溪水中捕捉野生蕲龟,将其放置在家中水缸圈养,喂食鱼和虾,时间长了龟背长出绿色绒毛来,“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者,为真。他龟久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
蕲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民间传说食用蕲龟可延年益寿,此说法或为民间取食蕲龟后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人们出于对蕲龟的推崇有感而发,而延年益寿应该是人们见龟的生命力顽强,耐饥渴,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便向往也能如蕲龟一样长寿。
蕲龟的确是一种滋补良药,李时珍说蕲龟是滋养方剂中经常会使用到的补品。中医药以动植物习性论药性功能,蕲龟生性平和,甲壳坚硬,喜潜藏,行动稳而慢,常生长于水溪中阴凉处,故可归纳为蕲龟肉性温,气平,味甜,酸,无毒,可滋阴养血,益精助阳。李时珍说其“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蕲龟肉临床上可治疗阴虚、劳热、骨蒸、久嗽咯血、疟疾、血痢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蕲龟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它富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名医别录》中也有记载:“肉做羹臛,大补。”
蕲龟的甲壳、肉、血、胆、蛋、尿均可供药用,但其实是用其甲壳,背甲称为龟壳,腹甲称为龟板,其中又以血板为佳。龟板具有滋阴潜阳、养血补心、益肾健骨的功效,常用来医治肾阴不足所致骨蒸劳热、虚风内动、吐血衄血、惊悸失眠健忘、遗精滑精、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龟板经熬制而成的胶质物称为龟板胶,功效与龟板相同,且滋阴补血作用更强,兼止血。现代临床可用于改善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治疗初期肝硬化、高血压、脑震荡后遗症造成的头痛头晕等症;肺结核患者服用可润肺止咳止血;对阴虚型慢性肾炎可消除蛋白尿,除此以外还有益智及抗肿瘤功能。研究表明,蕲龟板和龟板胶主含胶质、无机成分等,高含量的铜、锌等无机成分与龟甲的滋阴功效有关。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增强、抗肿瘤、收缩子宫、对抗因阴虚导致腺体萎缩或减轻等作用。
蕲竹:是蕲春麒麟山的特产,不仅可制成日用品和工艺品,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其中淡竹为上。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子,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来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 、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拥有非常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研究还证实,淡竹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治疗风热外感、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诸症均取得较好效果。
淡竹茹:简称竹茹、又称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內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的功效,用来医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吐血、衄血、崩漏、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本草逢原》称:“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淡竹沥:简称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用来医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破伤风等症。《本草备要》载:竹沥“清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天竹黄:又称天竺黄、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性寒,味甘,入心、肝、胆经,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来医治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癇等症。《本草汇言》载:“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
竹笋:为禾本科植物竹子的新生嫩芽,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气开胃、清热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来医治纳呆食少、肺热咳嗽、消渴等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降低肠管压力,软化粪便易于排出,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对浮肿、腹水、急性肾炎、哮喘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同时科学家发现,竹笋中含有酪氨酸和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可减少大肠癌、乳腺癌的发生。
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竹笋虽有诸多医疗保健作用,但对患有胃病的人还是少食为好,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蕲竹的这些部位亦入药:竹卷心为嫩竹叶卷面而未张开的幼叶,具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较强,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神昏等症。蕲竹衣为禾本科植物金竹杆内的衣膜,同麦冬、甘草、橘红、茯苓、桔梗、杏仁、竹叶水煎服,能治喉哑劳嗽。蕲竹精为新竹管腔内之液汁,能治汗斑。蕲竹实为竹的颖果,有益气下积的功效。
上一篇:工业风酒吧效果图设计的魅力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