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董朝晖: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
- 发布日期:2024-10-09 作者: 苗木花圃
如果医学人文根植于医护人员的内心,那么医院就会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在理想状态下,可能不再需要用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
很多医生的身上都带有浓浓的书卷气,董朝晖是相同,第一次见到他, 修长的身材,外穿一件平整的白色大褂,内搭白衬衫,打了一条红色领带,合着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微笑,使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董朝晖是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主任医师。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医学领域,他擅长的是心血管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疗,在心血管介入治疗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并率先在湖州地区开展有创循环动力学监测,且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有独到的见解。
“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有独到的见解”这句话的背后对应的是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而治愈率的背后则对应的是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危重症患者哪怕只有1%的希望,就必须要尽120%的努力”的信念,或是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是本能的条件反射,不是刻意为之。
有时我在想,医生相比于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或许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和悲悯之心更重要,因为技术只是一种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终能够达到,后者则是刻在骨子里的修为。
这么多年来,董朝晖不知道救治了多少患者,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患者能清楚地忆起那些曾经忙碌在病床前的身影,但有一例“奇迹”,虽然已逝去了15年,但这例“奇迹”和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都不会忘记,因为这例“奇迹”不仅印证了医院“厚德精医、博学创新”的院训精神,更彰显了重症医学科永不言弃的救治理念。
当时,董朝晖还在担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一天,医院转进来一名患有重症胰腺炎的湖州籍58岁患者(转来之前,曾在省级医院抢救三个多月,被判定已无生还希望),这位患者完全依靠着呼吸机在勉强地维持着基本的生命体征。
董朝晖仔细地翻看患者的病历,反复研究阳性检验检查结果。精准而细致的查体后,有着丰富重症医学工作经验的他,虽然体会到了患者病情的棘手,但永不言弃的救治理念让董朝晖坚信的说:“这个患者目前不是绝对没希望,她只有58岁,咱们不可以放弃,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她住到重症监护室全力以赴救治。”
于是他找到患者家属做沟通:“这个患者病情的确很重,但目前不是绝对没希望,也知道你们为了给她看病卖了房子,可是58岁还年轻,我们该一起再尽一些努力来挽救她的生命,给她一个生的机会,治疗花费上我们会尽力节省,请放心。“患者家属被董朝晖的不放弃感动,表示同意配合救治。
他集全院之力成立了72小时抢救小组,意思是必须在72小时内抢救的同时拿出系统的治疗方案。医生们轮流值守、护士们时刻不停,查资料、叫会诊、大讨论、细治疗、精护理……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确定,一丝不苟的治疗,最多时有12根管子同时在患者身上,经过大家的努力救治,患者于三周后病情有了起色,最终被治愈。
省级医院的专家得知此消息后,觉得一家市级医院能把这样危重的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简直是个“奇迹”,特意赶到湖州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也和董朝晖团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就此病例,董朝晖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抢救患者时,抢救的成功率和治愈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精良的医疗设施、医生的行医经验、治疗方案的选择、优质的护理团队等,但对生命的敬畏和永不言弃的信念是前提。
作为患者的主治医师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寻求一种接近于百分百成功的治疗方案,这样才可以把一个 “生死线”边缘的患者拉回来。
“而患者只要有一线%的努力。这是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品质。”这也成为他担任医院党委书记后,经常对医护人员说的一句话。
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要建立在有足够的医疗能力之上。医学发展到现在,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医生,包括行政领导、专家骨干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他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是:“医疗技术水平首先立足湖州,只要湖州市域医院能完成的外科手术、内科诊疗技术等,本院一定也要出色完成;再次放眼长三角,每个专科要勇于攀登医疗技术高峰,攻坚克难,争取医疗技术水平突破,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近两年来,医院开展了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等数十项重大新技术新项目,出院人次增长37%,RW≥2的病例同比增长32%,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比增长21%,治愈率好转率达99.79%。医院连续四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中位列A等。
“湖州不大不小,幸福正好。”这句话映衬出湖州的整个景象。湖州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的城市。
“即便是这样,医院在招引人才方面也需要有自己的‘磁场’和‘能量’。” 董朝晖说,“从去年开始,医院正在构建一院两院区的新格局,这给予了我们美好的愿景。”
他把一院两院区比喻为种下的梧桐树,希望引来“凤凰筑巢”。为了招引人才,董朝晖去过四川华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国内知名医学院现场。
医院很看重人才建设,也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刚刚入职的博士、硕士,医院除了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外,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每年,医院都会安排优秀的青年医生到国内知名大三甲医院甚至到海外进修,学习医疗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浙江大学医学院在院内专门为湖州地区的医护人员开设了培训班,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医院还不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通过种种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引育来“凤凰”,还要筑巢留凤栖。医院根据人才的自身优势和学科发展为其量身定制学术发展趋势,并遴选出高年资导师进行带教。
他说:“通过引育留用,希望这些人才都能有所作为,培养成为医学领域的专家或优秀的管理人员。”并选拨出优秀的医生参与到各个学科的建设中,包括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创新。
董朝晖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医生得到锻炼和成长的不仅是医疗技术能力,还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管理能力等。
医学人才的培养,势必会推动学科的发展。但相对于单学科发展,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注重优势学科群的发展。
2021年,医院建立了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重点学科群,董朝晖牵头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学科群的发展,院长冯文明则牵头推动创伤学科群的发展。
优势显著的学科群建设为构筑湖州区域医疗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患者提供了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今年4月,医院急诊科接到一位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的古稀老人,既往患有高血压、房颤史。急诊查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医生考虑急性脑梗死,因存在溶栓禁忌,准备行脑动脉取栓。
术前检查发现患者肌钙蛋白偏高,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考虑同时存在急性心梗。患者情况紧急,医院心脑血管学科群救治团队立即启动MDT,各科人员迅速到场。
因为患者的意识不清、心率血压很不稳定,当即决定由心血管团队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先快速开通冠脉。在术中造影发现右冠闭塞,随即开通血管,耗时不到10分钟。
紧接着,脑血管团队无缝接力手术,顺利完成脑动脉取栓,患者生命体征亦逐渐转于平稳!手术打通心、脑血管“堵点”总共用时半小时。
这位心梗合并脑梗的昏迷患者的成功救治是近年来心脑血管学科群在院领导牵头推动下,建立团队联动机制的精准体现。
尤其在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合作中,通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MDT以及联合介入手术使同时患有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精准的诊断及治疗。
平时,学科群组织各科室注重患者的一二级预防,通过多学科讨论及集中交流学习,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优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推进快速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据了解,无论心脑血管疾病学科群、还是创伤救治学科群,都很重视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发挥群体效应,补足短板,优化结构,拓宽学科应用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同时,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学科间的思想交流,也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研究课题和人才梯队。
医院的心脑血管疾病学科群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等认证的胸痛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授予的国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
创伤救治重点学科群获得了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高级创伤中心、国家卫健委医管所脑出血外科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的建设基地。依托学科群建设,近几年来,医院还创建了5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
2019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手吴兴区人民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和62家村卫生室,成立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
作为牵头医院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乡镇居民疾病谱和各卫生院具备的设备条件,先后选派各科的专家团队下沉到卫生院,通过临床带教、举办学术讲座,因地制宜指导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服务能力,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获得有效治疗。
但在就诊过程中,卫生院因受设备的限制,有些检查还是要在各大医院去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此,2022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上线了“云检查”平台暨“医联体检查通”应用场景。
该场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医联体优质检查资源向基层成员单位贯通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董朝晖介绍,通过“云检查”平台,百姓可以在任何一家卫生院预约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T、磁共振等检查检验资源,患者在约定时间到上级医院可直接检查,免去挂号、问诊、开单等环节。
同时,患病的人能在浙里办APP移动端修改预约检查时间,查询检查预约单、检查报告。
“像CT、磁共振等医学检查是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重要环节。”他说,“医联体检查通”的上线,缩短了百姓的就医时间,便捷了就医流程,医院的大型设备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卫生院的医生由此能轻松的获得当地患者的检查信息,由此能够更好的管理患者。”
继“医联体检查通”应用场景上线后,今年,由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自主研发的“联医廉”智慧监管系统也正式上线。
此系统从医保的监管需求出发,以廉政风险防控为辅助,通过预警、筛选、跟踪、分析和研判,对医疗行为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
除主场景外,系统还有5个子场景,分别应用于门诊、住院、医保监督管理、纪检监察监督管理等,通过对临床医生开具医嘱时实时进行事前提醒、住院预结算事中审核、异常指标主动预警和提醒等,对重点监控项目进行实时展示。
医院所做的一切努力,其最终目的是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但无人文,不医疗。
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的因素。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人文建设要服务于医疗活动,在医疗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升华。“董朝晖说,“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可能就是一种态度,一个举动,是遇到危急患者,要心无旁骛的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救治过来;遇到疑难病症,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去克服、创新。”
如果医学人文根植于医护人员的内心,那么医院就会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在理想状态下,可能不再需要用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